广州美术学院2018建筑系本科毕业展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看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向来是广东地区设计专业学生和设计爱好者在毕业季必不可少的一个重点行程,即便如此,过去曾是每年必去的笔者也因毕业多年,逐渐对本科毕业展失去兴趣,顶多只去看一下研究生毕业展。今年临近展期,听闻2018年广美建筑系的毕业作品来头不小,流出的几张布展照片也让人眼前一亮,于是赶在开展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前往一探究竟。
2018广美毕业展建筑学院部分是建筑学,环境设计,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共同展出,其中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数城市与建筑工作室和造境工作室。
城市与建筑工作室
前言
城市(聚落)与建筑是人居环境的两种形式,建筑是缩小的城市,城市是放大的建筑。由于城市与建筑的边界日趋模糊,我们身处的空间也呈现出一种丰富,复合,多变的新状态。
本工作室以“城市与建筑之间”为观察视角,探索广义的城市与建筑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艺术介入,空间形态,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复杂系统,人文精神,建构文化等多维视角为我们工作室探索的重要方向。设计成果不限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抑或是公共艺术装置等。
城市与建筑工作室探讨了划分为四个小主题,分别是城市更新:《光塔2046》,选取广州老城区里的光塔路附近地块植入更新的体验设计;不可见的城市:围绕城市中的隐藏现象展开研究;空间人文关怀:《关爱与紧急救援中心》,就灾难后心灵抚慰,少儿教育,流浪动物救助,亚文化群体,老人依所等问题展开研究;触摸设计的边界:围绕珠海市北山村城市更新问题开展设计。
恰巧,笔者正好去过《光塔2046》所在的广州的光塔路段以及珠海市北山村,前者更是从小居住的地方,所以算是十分熟悉。对于环境和背景知识都算有所了解。
“在现有的城市肌理中,留住浓厚历史记忆,找寻鲜活日常故事,植入更新的空间体验“。纵观下来,这部分设计都很有想法,即便在图面与文字表达上仍有欠缺,但亮点都很明显,能看得出确实是走访当地居民过后所得出的合理改造设计,这可能也和这个地块就在广州老城区,比较熟悉以及容易到达有关。
例如,从陶街旧货市场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抽取黑胶唱片的元素,作为整个街区的改造概念,引入音乐家工作室,创意市集,民宿等,做成黑胶主题的创意社区。
结合老城区老龄化问题,将外形与四周民居格格不入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楼层中间的功能抽空,做成社区的综合养老中心。
从菜市场外的街边走鬼档得出灵感,将菜市场的摊位做成方形盒子形状,部分摊贩转移到居民楼的天台空间,结合蔬菜种植与售卖,让乱象丛生的菜市场呈现自由生长的状态。
切身走访怀圣塔附近的区域,步移景异,记录下在不同街区步行过程中看到的景致,在老城区民居里引入空中步道,多方位观看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伊斯兰教圣地。这部分的手绘图和模型也做得十分让人惊艳。
在居民楼的广场空间设置社区共享活动空间,分功能模块将共享课堂,观演平台,老年课堂儿童课堂等串联起来,模型也做的带有工业感。
不可见的城市,则将目光投向研究城市表象背后的人们切身需求,例如胡同里洗澡问题,城市食物可持续供给,模块化建构等问题,针对一个小的切入点,探讨城市中能进行改善的微小变化。
触摸设计的边界,围绕珠海市北山村城市问题,抛出了城市更新其实就是城市在不断重塑自身及重置居民的生活这个观点,无论是北山村地区的色彩复苏设计,还是提炼邻里故事和当地民间传说,都是基于当地的一些元素进行重塑。
空间人文关怀:《关爱与紧急救援中心》这部分正是布展时候流出的照片部分,但仔细阅读之下,感觉可能缺少限制条件,凭空发挥的设计反而并没有太多的吸引人之处。
在这部分设计里,有个姓氏是爱新觉罗的毕业生,在表达手法上可以说是十分突出了。设计主题是灾后重建,秉承了皇家风范,文言文的设计说明,中国山水画风格的设计展板,画的下方还十分讲究地用了竹制帘子作为衬底,展示的文本,模型,还有摆设都带有十分明显的中国风特色,留言本还是一本折子,成功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和留言。打造一套独特的表达手法,也不失为一种让人记住的方式。
艺术与造境工作室
如果说城市与建筑工作室是基于过去在做创新,那么艺术与造境工作室则是完完全全站在未来角度去探讨建筑的更多种可能性。
前言
执着与构建在当代复杂语境下功能与美学的连续空间。设计关注景观/室内及建筑,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聚焦空间的多样想,叙事的多元化,以及面向未来的设计趋势。
笃信艺术对口康健环境的构建有着巨大价值和灵动的作用,鼓励学生开放选题,营造自由创作土壤;过程中强调知识整合与分析思辨,双向生长根系与茎叶,结果催生个性化表达,呈现有朝气的创意花朵和果实。
FOCUS原则:F-find(探求),O-open(开放),C-communication(融合),U-use(应用),S-stratery(策略)。从“问题”,“意识”,“人”,“社会”等角度认识,创作并时间,随着对象和阶段的变化,设计的方向,角度,立场也在变化,不断审视与探索,行程“弹性变量”的状态。
快闪店,网红店,买手集合店……艺术与造境工作室的设计基本网罗了当下最热门的商业业态形式,并且有不少作品的着眼点不仅仅放在空间本身,而是增加了品牌运营的维度与商业差异化的关注。
伴随体验式购物的发展,当下购物中心更加注重环境带给消费者的氛围营造,将有趣的空间设计与创新的经营方式相结合,就此有了快闪店购物中心的概念。这个设计表达的粉色调很是抢眼,模型和文本表达都很完整。
把自己喜欢的亚文化做在了自己的设计里,街舞的主题下,不同舞种所对应的主题社区,除了展板,文本,模型之外,还事无巨细包办了文创周边产品,扫码既能购买……这样子的毕业设计和商业头脑也是很有想法了。并且在展板旁边的视频循环播放,配上街舞元素的背景音乐,完成度和体验感诚意满分。这也是笔者当天看到完成度最高的设计。
还有一些可能因为时间仓促没能准备充分的作品,一并放上模型与展板图片,可留待一两周后再去观看。
注重观看作品感受,体验方式全面升级
相比之下,酒店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作品里,能留给人深刻印象的并不多,或许还是过于传统,只有一个虚拟用地红线就没有更多相关信息,给人感觉是很架空,即便技法与表达都很酷炫。
这部分里值得一提的是酒店设计的展示方式很棒,多张适合人站着翻阅文本的桌子,配置了台灯,旁边就是直观的模型,体验感很不错。
而风景园林设计部分则加入了VR体验,戴上眼镜就可以让人走进模型当中,也算是将科技的玩法适时带入了。
可能笔者去的时候是开展第一天,还有很多设计都并未完善,甚至有些连文本都没有,只能看着表现抢眼的展板空作想象,估计开展一两周后再去看完整性会更高。并且,在展区里,展板与模型/文本并未标明对应编号和指引,观展过程中略带迷茫。
选题与时俱进,学生的视角也更多元化
整体观展下来,感觉国内高校的毕业选题也与时俱进,过往较多是给片空地随意起舞,随着城市更新,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在高校里就开始这样的思索,也让学生对城市,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多了许多维度,不仅仅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毕业生总体的综合表达能力普遍不错,对于图面的把控都很有个人特色和时代特色。但有个通病,就是没能看到一个作品能做到优美并完整讲述故事,毕竟步入设计岗位之后,一个会讲故事的设计师可是蛮加分的。
另外,笔者发现在教育学院的毕业作品中,也有不少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做的空间设计案例,一眼看去,还真以为是建筑系学生的作品。学科的边界日渐模糊,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多元化发展,倒还真的是一个好的进化现象。
最后有点讽刺的是,广美展里对于旧城区肌理的思考正在进行,旁边过去热闹的南亭村菜市场被拆成了平地。有时候,思想更迭的速度真的要比大拆大建的速度要快才行啊。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Archiprix Expo观感: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优秀毕设展
UCL Bartlett 2017 伦敦大学学院毕业展 | B-Pro Show | 建筑学的盛宴
袋鼠学社|2017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建筑学院半年展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建筑联盟学院2017毕业展
UCL Bartlett伦敦大学学院2017毕业展 | 建筑学的盛宴